很多人喜欢用道德标尺去衡量评判外界人和事物

这些年接触到的很多“修行人”,都特别喜欢用道德标尺去衡量评判外界人事物。

比如有个修行人(为避免引战,就不提及宗教门派了)张三,有一年接到一个妹子的求助。

妹子想皈依(代称,不暗指任何宗教),跟张三提了好多次。

张三全都婉拒了,无论如何都不给做仪式。

不仅如此,背后还跟其他人说:

–“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、孩子都不想管的人,她是没资格皈依的。”

这话乍听没毛病,但我是知道些内情的人,听完这话,就觉着很有毛病了。

妹子家里是农村的,跟所有烂俗剧本一样,她父母也是重男轻女。

从小对她以及她姐姐就很不好,非打即骂;对弟弟却特别溺爱,要什么给什么。

她以及姐姐都没念完初中,辍学后不多久,就被父母先后“许配”给邻村的,就为了拿彩礼。

她“老公”比她大将近十岁,懒得要死。整天游手好闲,家里什么都得她操持。

后面俩人带着儿子来城里,在她苦心经营下,总算一点点赚了钱。

又经过如此这般,终于在某个平价大卖场的B1租了个摊位,卖卖水果。

但后面她过得特别不开心,就慢慢去信zong教了。可能是有缘,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,总之,越接触就越喜欢。

经常跑去跟本文开头那个修行者,念叨这些年自己不开心的事儿,各种委屈憋闷。

并数次表示,现在除非有大事,否则根本不想回老家见父母;看见老公儿子就烦,特别想抛下一切,去出家。

在我看来,她其实更多的是把修行者当成心理咨询师了,希望通过跟他倾诉,获得一些慰藉。

但修行者却简单粗暴一句:“不孝敬父母、不想管孩子的人,她与我门无缘,不适合皈依。”

————

看到这儿,相信大家跟我有一样的疑惑:

–“不是说修行者济世救人吗?不是说修行人要普度众生吗?放下屠刀都能立地成佛了,怎么面对普通人时,他们反而给竖道德标杆了?”

这其实就涉及一个问题:

道德,它到底是个神马东西?

我们应该执着于它吗?

————

大家应该还记得,之前给你们分享过,我这边的守护神,跟普世理解的,都不太一样。

普世认为,女孩子不应该抽烟喝酒泡夜店纹身,否则“不道德”;

人尚且接受不了,何况守护神?

–“你这样,你的守护神不管你吗?”

他们疑惑道。

但是,守护神真的不管。

他们压根不在乎这些。只要我好好活着,活的开心,平平安安,不伤害别人,不坑杀他人,那么,怎么都ok。

他们从来不要求我必须贤良淑德、必须“有女孩子的样子”、必须温俭恭让宽容大度、必须操持家务孝敬父母公婆……

不不。
上述根本不存在。

以至于这些年我完全玩儿疯了[坏笑] 特别放飞,甭提多高兴。

于是,一些“修行者”就不理解了:

–“你确定你身边的,真的是守护神??”

————

在『清静经』中,有这么一句话:

–“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;

上德不德,下德执德。

执著之者,不明道德。”

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:

具有大德行的人,他们是不执着于“道德”的;

反而越是半吊子,越执着于此。

而越是执着于“是否道德”的,他本身就越搞不清楚,到底什么才是道德?

(附注:以上不是谈经说道,只是自己的理解,仅供参考。)

看完这段,大家就能明白,为何同样都是“修行者”,有的人特别执着于“道德”,有的则非常随缘。

为何有的人,总喜欢用道德标尺评判他人,还有的人则愿意保持同理心、求同存异。

不同的境界,对道德的理解以及践行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正如“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”,越是没有的,才越喜欢矫情。

发表评论